了解人的行为模式,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掌握哪些性格特征者容易发生事故;了解四种气质类型;掌握哪些心态与安全管理密切相关
---------------------------------------------------------------本课程为站立式,真人1:1授课,高保真声音,学员身临其境,犹如现场授课
课程内容:
备注:授课过程中试题解析和以下文字解析不同,授课过程中为每个选项分别解析,将带给学员更多的知识和内容,敬请观看和学习。第三节 安全心理与行为
一、人的行为模式
人的行为一般表现为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从生理学描述人的行为性质及其关系,而社会属性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描述人的行为性质及其关系。
(一)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 H. J. Leavitt) 将人的生理学行为模式归纳为:
外部剌激→肌体感受(五感)→大脑判断(分析处理)→行为反应→目标的完成。
从因果关系分析,外部剌激同行为反应之间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安全行为,如同样是听到危险信号,有的积极寻找原因、排除险情、临危不惧,有的会逃离现场。
第二,相同的安全行为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剌激,如有的是领导重视安全工作,有的是有安全意识,有的可能是迫于监察部门监督,有的可能是受教训于重大事故。
根据上述人的行为反应模式,可知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在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差错;行为差错等方面。
(1)感知差错
(2)判断、决策差错
(3)行为差错
(二)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分析,人的行为遵循的行为模式:
需要→心理紧张或兴奋→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动→安全行为→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的需要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人有安全的需要就会有安全的动机,从而就会在生产或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行动。
因此,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安全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动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和想法,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动机与行为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同一动机可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3)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二、影晌人行为的因素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生理等,既有客观性因素,也有主观性因素。
对于客观性因素,主要从遵从适应性原则,应用教育的方法来有效控制;而对于主观性因素,需要通过管理、监督、自律、文化建设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在影响人行为的因素中,个性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影响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情绪等。
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程度,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着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一)个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性格与安全
2.气质与安全
3.能力与安全
4.情绪与安全
(二)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需要与安全
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并且是低层次需要。在企业生产中,建立起严格的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保证生产安全的必要条件,那么这种客观的不安全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2.动机与安全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行为总是来自动机的支配
(2)某种行为可能同时受到多种动机的影响
(3)一种动机也可能影响多种行为
例:下列属于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影响的是( )。
A.需要与安全
B.性格与安全
C.能力与安全
D.动机与安全
E.情绪与安全
骏景云课堂答案:AD
骏景云课堂解析: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需要与安全 2.动机与安全
三、与行为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1)省能心理(嫌麻烦,图省事)
例如,1986年2月某钢铁厂在维修高炉时,发现蒸汽管道上结着一个巨大的冰块,重约0.4t,妨碍管道的维修。工人企图用撬棍撬掉冰块,但未撬动,如采取其他措施则费时、费力,于是在省能心理支配下,在悬冻的冰块下面进行维修。由于振动和散热影响,冰块突然落下打在工人身上,发生人身事故。省能心理还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
例如,一运输工在运输中已发现轨道内一松动铁桩碰了他的车子,但他懒于处理,只向别人交代了一下,在他第二次运输作业中因此桩造成翻车事故,恰好伤害了自己。
(2)侥幸心理(自以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结果真的发生)
例如,某滑石矿运输工人不懂爆破知识,为了紧急出矿,抱有侥幸心理冒险进行爆破作业,结果发生事故,当场被炸死。
(3)逆反心理(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1985年,某厂一工人处于好奇和无知,用火柴点燃乙炔发生器浮筒上的出气口,试试能否点火,结果发生爆炸,自身死亡。
(4)凑兴心理(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
如汽车司机争开飞车,争相超车,以致酿成事故的为数不少。
(5)好奇心理(对安全生产的内涵认识不足,于是将好奇心付诸行动,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无证驾驶往往是此种心理使然。
(6)骄傲、好胜心理(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或在特定情况下争强好胜)
一种类型是经常表现为骄傲好胜的性格特征,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满足于一知半解,有些是工作多年的老工人,自以为技术过硬而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持无所谓态度。
另一种类型是在特定情况、特定环境下的表现,争强好胜,打赌、不认输,这种类型多是青年工人。
(7)群体心理(人们通过模仿、暗示、服从等心理因素互相制约)
许多情况下,违反规程的行为无人反对,或有人带头违反规程,这个群体的安全状况就不会好。应该利用群体心理,形成良好的规范,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例:一运输工在运输中已发现轨道内一松动铁桩碰了他的车子,但他懒于处理,只向别人交代了一下,在他第二次运输作业中因此桩造成翻车事故,恰好伤害了自己。该事件体现了与安全密切相关心理状态中的( )。
A.侥幸心理 B.省能心理
C.好奇心理 D.凑兴心理
骏景云课堂答案:B
骏景云课堂解析:省能心理(嫌麻烦,图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