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
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
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
|
目标指标总体原则 |
消防 |
教育培训 |
“三同时”制度 |
安全标志 |
安全生产责任制 |
例行工作 |
劳动防护用品 |
定期巡视检查 |
作业环境 |
隐患排查治理 |
交通 |
安全工具器 使用 |
定期维护检修 |
职业卫生 |
承发包工程 |
防灾减灾 |
特种及特殊 危险作业 |
定期检测、检验 |
|
设施和费用 |
事故调查 |
岗位安全规范 |
安全操作规程 |
|
重大危险源 |
应急管理 |
职业健康检查 |
|
|
危险物品使用 |
安全奖惩 |
现场作业 |
|
|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一)起草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
(二)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三)审核
制度签发前,应进行审核。
一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
二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
三是安全奖惩等涉及全员性的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
(四)签发
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
(五)发布
(六)培训
(七)反馈
(八)持续改进
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查和修订外,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确保规章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
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合规性管理
(一)明确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保管,收集合规性证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合规性进行评价和修订;各职能部门负责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选择确认
生产经营单位选择、确认所获取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经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及时发布。
(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修订
根据获取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符合。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
(六)合规性的评价
生产经营单位定期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的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包括
生产经营单位遵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合规性情况,
员工执行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的情况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情况,
过程控制和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违规事件、事故的处置情况。
合规性评价可以采取会议形式集中进行,更适用于随机和各种检查过程相结合起来进行。